如果光是這句「柳家老母不是人,生個兒子去做賊。」這樣的對句,去給人家祝壽,一定讓人覺得存心找碴,而中國文字的奧妙便在同樣的規格之中,加了些字,意義完全不同,就像以下這句「柳家老母不是人,九天玄女下凡塵。生個兒子去做賊,偷得蟠桃獻娘親。」這樣的祝壽詩,據說是明朝第一狀元倫文敘所寫,在無從可考的情況下,不研究出處,我想針對的是「是非、黑白、對錯」,由這首詩先切入。

 

單就「柳家老母不是人,生個兒子去做賊。」這一句話言,不止是罵柳家的子孫,更是羞辱柳家老母,光是這一對句,我想判斷「是非、黑白、對錯」的標準,應該很容易,可是畫龍點睛的這二句「九天玄女下凡塵」、「偷得蟠桃獻娘親」,讓對句成詩,整首詩也成了祝壽慶生的絕妙好詞,就詩的整體突顯了柳家老母持家有方孝悌之門,這「是非、黑白、對錯」的標準,也就讓人有了可以混淆的地方,偷到底對不對呢?孝順到底對不對呢?父母的教誨到底對不對呢?這一首詩雖然白話,卻有很多可以思考的面向!

 

應該有人會說我很無聊,連一首詩28個字都有這麼多的思考,從中去挑剔出來,並不是挑剔,只是想藉這詩來說明一下,原來有許多的思考可以很單純,一旦許多的單純混合後,也會變得複雜,這詩的主體與構思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,只不過大家都明白這詩是純粹的風趣幽默,同時表現倫文敘的機智與才華,所以去思考當中的「是非、黑白、對錯」,大概也就是要像筆者這樣的無聊吧!

 

台灣自從解嚴、開放黨禁、報禁到今天,可以說已經逐步的在自由與民主的道路上,較之歐美或許因國情與民情的不同,可能需要更多的元素加入,但自由與民主在這近二十幾年的進步是不容否認的,當然在人權與法制上,也一直求突破,雖不滿意,而這正是現階段,我們一直致力進步的目標。

 

自由、民主、法治、人權等各項指標上,都有一批人在持續努力,這也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能否列入先進的一個指標意義,同時也被民主國家認為是普世價值,近年來常被提到的被告人權、廢死議題,也就成了國家外交的籌碼之一,說內心話,根本不相信甚麼廢死或被告人權是甚麼普世價值,不過站在「是非、黑白、對錯」的標準上,又不得不說這些人權的提升,有其必要性,卻並非唯一性。

 

有一個假設,警察接獲線報,某市區其中一個人潮熱鬧的地點被放置定時炸彈,警方迅速逮捕一名恐怖份子,時間一分一秒過去,還有一個小時定時炸彈就會爆炸,如果你是警方,你要不要刑求該名恐怖份子呢?以獲得確切的放置地點解除定時炸彈或迅速疏散人群!刑求有違人權更違法取供,你是警方怎麼想呢?如果刑求後,順利解除危機,難保人權團體又說了警察打人、違法取供,老百姓則說感謝警方的努力,那麼人權的標準又何在呢?到底是加害人的人權重要,還是被害人、潛在被害人的人權重要呢?

 

題目再升級,如果要你刑求的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,你是警方你又會怎麼做?

 

這是一部電影一開始的大哉問,我沒有答案,這種假設性的題目,在大學或是研究所的課程當中,一定經常反覆出現,教授藉個案在授課中讓你去分析與思考。

 

回到「柳家老母不是人,九天玄女下凡塵。生個兒子去做賊,偷得蟠桃獻娘親。」這首詩四句分開來看,相信每個人對這四句話,應該都會有自己對「是非、黑白、對錯」的判斷,然而當28個字結合在一起,那個判斷又不同了!做一件對的事,可能要用好幾個錯誤的行為去完成,你全都照著教科書、法律、社會規範,做對的事,結果卻害死一堆人,「是非、黑白、對錯」在這些題目中,真得很籠統也很模糊,真得常想這樣類似的問題,我沒有答案,不過或許單純一點,人的生活就可以更快活一點,不必在這些複雜之中去做選擇,就像「柳家老母不是人,九天玄女下凡塵。生個兒子去做賊,偷得蟠桃獻娘親。」這首詩,他不過就是一個才華與機智權變下的祝壽詩!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四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