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部份時間,筆者都是個很有意見的人,不過也可以整整一個月都不說話,在二個極端中,角色看似有些錯亂,但仔細的說,只是隨著自己的想法過生活,如此而已!

 

別看每天在部落格每日一文,其實在現實生活中,一天說不到十句話,多久沒有好好用上自己的口才了,大概有五年了吧!發現自己不太喜歡說話,並不是不能說,而是沒心情、沒心思,直到今天仍然如此。

說話一定要有對象嗎?那可不一定,自言自語也可以說很多話,就像寫日記、寫部落格一樣,剛開始你不會有對象,你的對象可能都只是面對自己,慢慢地才擴大了你想對話的空間。

 

突然發現自己一天不到十句話的當下,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語言能力,開始想這五年來的變化,大部份的人,失去傾聽的耐性,大部份的人不太願意說心裡的話,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,我也成了省話一族。

 

聽你說,聽我說,本來是相對的,最後寧願不想聽,也不想說話,在自己的世界。有點強迫症的老爸,硬要我聽他的故事,我的耳朵在聽,我的心卻在外頭,從七歲逃難開始說起,母親過逝做為結尾,一篇好長的故事,卻只有聽到七歲和母親,中間的過程不想再聽一次,啟動自動排除模式,你講你的,我做我的,已忘了傾聽的感受,沒有多餘的不滿與忿忿不平,作為回報!父親訝異之中,問了句,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,我回了句「那你有聽過我說嗎?」四十個年頭,都是我聽你們說,曾幾何時,聽到過我的聲音!母親在世還有一個人能聽見我的心聲,當母親離開,這個聲音已成絕響!

 

母親對我說過一句話「請原諒我沒讀過書,所以你說得我真的不懂,我很用力去聽,我想理解、我想明白,但我真得不懂!」這句話像根刺,扎進心裡的眼。

 

回過頭,我又要老爸再說一次這個故事,其實還是沒有仔細去聆聽,但我把故事聽完,用一慣的口吻去質疑故事的合理性,用一慣批評的語氣,表示內心的不滿,老爸用一慣激昂的情緒,又說起另一段歷史,讓老爸滿足了他一生當中,最有成就的其中一個輝煌故事,我像洩了氣的皮球,攤軟在床上。人的一生有多少機會去聽聽別人說甚麼?又有多少機會說給別人聽!你能聽進多少?能夠說多多呢?而這一切,可能都只是十分鐘、一個小時的事,我們卻常常不願意身在其中,十分鐘的故事,可能要用一年去經歷,一個小時的歷史,可能是一個十年的經驗,我在迷失之中,若有所思、若有所失!

 

自從國一接下那該死的風紀股長,把美妙的聲音,喊成破鑼嗓子之後,唱歌對我來說,只能是興趣,演講與朗誦都只能靠著僅存的聲線去牽引,這才知道聲音的珍貴,錯過變聲期的保養,還是可以擁有「語不驚人死不休」的口才,說話的藝術,在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裡,根本不知那是多麼傷害別人,直到朋友跟我說「你說的我都同意,但你何時聽過別人的聲音了,一語中的,大夢初醒。」漲紅的臉,極欲反駁,卻將到嘴的話收了回來,原始的辯才,突成缺了鼓皮的啞口拍不響!聽進那個聲音。

 

一直以來,都有個小習慣,只要有話想說,右手都會抽動,很奇怪的生理現象,當右手抽動時,明白在生理上的變化,年過二十之後,一直很努力去克制自己,可不想讓人家覺得我是個大嘴巴,口不擇言的小伙子,某些時候克制不了,話語出口總讓人為之震驚,只因說的話太過直接,一隻利劍就這樣向人刺去,有一次對著一個老人,一脫口就是一句「為老不尊」,讓當下氣氛尷尬不已,只見在旁的一群人叫好,唯獨老人擺著臉,不過就插個隊嘛!有必要說成這樣嗎?心想也是,不過就是難以忍受這樣的行為,右手的抽動加巨,話越說越重,等到回到家,所有的反省與後悔,似乎都無濟於事,可以更完美的解決那樣的場景,卻選擇了一個可能傷害別人的方式處理問題,應該聽你說,還是你該聽我說呢?

 

將近一年來,看過的文章很多,若真要迴響出個所以然,以右手抽動的次數而言,大概也不少於幾千次,學習簡單當個聽眾,是我的一項進步,不想隨語言文字挑動那端的平靜,所以學會聽你怎麼說,聽進你心裡想說的,想表達的,又記起母親說的那句話,「請原諒我沒讀過書,所以你說得我真的不懂,我很用力去聽,我想理解、我想明白,但我真得不懂!」筆者說的「請原諒我沒讀過很多書,所以你說得我真的不是很懂,我很用力去聽,我很想理解、我很想明白,但我真得不懂!」雖然如此,我仍願意去聆聽,每一個不同的聲音,在能力範圍下!

 

聽我說,聽你說,誰說都不是重點,而是真得聽進去,真得願意聽,當個單純的聽眾,努力去看看別人不同的人生,當回頭閱讀自己,你會發現自己的渺小,原來還真得微不足道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四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