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word-1      

陳芳明批:蔣為文窄化台灣文化
【聯合報╱記者何定照/台北報導】
2011.05.26 05:13 am
 

作家黃春明遭成大台文系副教授蔣為文嗆聲「用殖民地語言寫作是可恥的」,政治大學台灣文學史研究所所長陳芳明批評,蔣為文的說法不但「時空倒錯」,更窄化台灣文化、傷害其他族群感情。

陳芳明說,台灣歷史本來就很特殊,依照蔣為文說法,日據時使用日語寫作的楊逵、龍瑛宗、張文環、吳濁流等人,是否根本不該列入台灣文學?若再去掉漢字寫作文學,「台灣文學史大概只剩兩頁」。

陳芳明指出,戒嚴時期早年,部分人士確實曾以殖民政府來指稱一九四九年來台的國民黨政府,但那時政治氣氛、社會環境和現在迥異。「如今台灣早已是民主開放社會,人們可自由選擇所追求的價值」,此時再談殖民關係,簡直荒謬。

「更可笑的是,蔣為文自己就在國立大學任職,還用國語嗆聲黃春明。」陳芳明說,「照他的殖民邏輯,他豈不正為殖民政府服務,又講殖民地語言?」陳芳明認為,蔣為文若真對他所謂的殖民政府不滿,就該起身而行,以文化投入民間生活,而不是壓逼他人照自己意思來。

陳芳明痛心表示,黃春明的文學成就、對台語的努力、對社會的關懷、對故鄉宜蘭謙卑的致敬,文學界少有人能及。這樣一位巨人,卻在台灣文學館遭人惡劣對待,是極大諷刺與遺憾,何況蔣為文所做根本不及黃春明百分之一。

陳芳明也呼籲,台灣人們應更有歷史意識,對尊重其他族群應更有警覺。蔣為文所說的台語僅指福佬話,置台灣其他語言包括客家、原住民語、國語何地?「只要是在台灣用的語言,都是台灣話!」

前天在現場的作家陳若曦,也指蔣為文根本「歷史倒錯」,卻還指責黃春明「扭曲歷史」。她表示台灣一直是中華民國,蔣為文卻把漢語講成殖民語言,態度又粗暴狹隘,「不禮貌、不理性、不寬容」。

【記者修瑞瑩、徐如宜/連線報導】「其實兩人都沒有錯,只不過黃春明談的是『台灣文學』,蔣為文堅持的是『台語文學』。」專長方言學、台灣閩南語的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林慶勳說,台語文學可納入台灣文學,要使用何種文字創作?是功能性與呈現形式的問題。

林慶勳指出,黃春明如果談廣義的「台灣文學」,則用任何語文創作皆屬;蔣為文若明指是「台語文學」,自然名正言順以台語創作。有時文學創作為了能普及,讓多數讀者看得懂,還是會選擇多數讀者能了解的文字。

成大文學院台語文相關研究的老師,對黃、蔣之爭都相當低調。一名不願具名的文學院教授級老師說,「沒有誰對誰錯,而是態度的問題」,認為台語文推行至今,確實有停滯狀況,難怪蔣為文心急,但很多事急不來,語文的推行「不能霸道」,要有容納不同立場言論的雅量。

【2011/05/26 聯合報】http://udn.com/

  

2011-05-27 15:57:50

 

寫書法超過三十年,對於文字有說不出的情感,說國語也說了三十幾年,說閩南語也說了三十幾年,怎麼會沒感情,語言及文字對我來說,有更多的觸動在裡頭,因此熱愛文化也熱愛文學。

 

阿公在家鄉是少數受過漢學教育的知識份子,所以講得一口標準的中原古音閩南語,同時他的書冊裡,所使用的文字全是中文,有許多還是未曾見過的古字,但阿公都能一一把這些艱深的字念出來,問他沒有拼音怎麼會念,很簡單就是老師的傳承,老師教,就怎麼學,對照今日的母語教學,用羅馬拼音或是有些教授、博士研發的拼音系統(不外乎羅馬拼音或羅馬拼音與漢語並用),老實說這些拼音都有些失真,怪腔怪調,若論正統,建議大家不妨去看看布袋戲,看看這些布袋戲裡的老師,如何說出流利艱深的詞彙,平仄音的使用,或許在閩南語這個語系裡,會有很好的研究與火花出現。

 

台語到底他的意思是甚麼?他的內涵是甚麼?若將台語的內涵只定義為閩南語,那麼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原住民語言怎麼辦,照狹隘的認定,所謂台語應是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,只有他們的語言夠資格配稱得上是台灣語言之正宗,如今一個成大台文系的教授,自創一套拼音系統、一套文字(其實這套系統,就是漢語和羅馬拼音混在一起使用),說這是台灣文,那麼又把原住民的台灣歷史定位置於何地呢?

 

在筆者的認知,台語即閩南語或稱河洛話、福佬話,光是這些用字遣詞都有所不同,代表的意義當然不同,深究台語為何會被認為是閩南語,簡單的邏輯這就是族群強勢的關係,因此當大多數人使用閩南語溝通的同時,也名正言順了閩南語便是台灣所使用的語言,這也是為甚麼有許多人說,這語言的定義裡,充滿福佬沙文主義。

 

若真要研究語言文化,要先從『根』去研究,所謂本土語言,事實上只有原住民的九族或更多,稱得上是本土語言,閩南語、客家話、北京話,很抱歉都是外來語言,所以不要說本土語言,等同這些早期移民族群所使用的語言,若按認知理解,所謂本土,廣義指的就是融入台灣的文化,這四百年來的移民、被殖民文化,經過的磨合,就是本土文化,這當中包涵了原住民、荷蘭、西班牙日本、中國,在這塊土地曾經的歷史與影響,因為這些文化早生根在這塊土地,在本土文化中,少了任何一塊,他都不是完完全全的本土。

 

舉個簡單的例,"起子"【ㄌㄨㄛ˙ ㄌㄞˋ ㄇㄚˋ】請重音階發音,這是標準的外來語,英語翻譯成日語再由日語傳到台灣,閩南話中根本沒有這個字,但大家還是視他為台語,因為這個字在台灣生根了,若以此類推,台語不過就是融合了各族群的語言,便於溝通的方式,這裡便出現矛盾,台語沒有所謂的發音系統,也沒有所謂正統文字,只有中國字、漢學有,這些學者、教授、博士不知道嗎?所以他們自己發明創造出一套系統,要告訴大家這是台文,老實說,我個人根本覺得荒謬,一個自己創造發明的語言系統,硬要強加諸於大家身上,本就是荒謬的一件事,正如當時國民黨政府對語言的打壓是同樣的道理,這些教授、學者,知識高、學問深,真得不懂箇中的道理嗎?最後只是意識型態,極欲切割與中國在文化上的同根同源、同文同種所致,在台灣獨立的前題下,這種意識型態中,所做的無聊行為。

 

筆者不是讀語言學的,沒有很深的國學底子,喜歡台灣的多元文化,包括語言,如果有機會,想多學些語言,因為這些語言的背後,其實都是一段歷史,一段故事,經年累月形成的,所以語言當然有他的保存價值,尤其今日的原住民語言,由於政府語言政策的壓迫,導致原住民語言的式微,政府更有責任,去完整保存這樣的語言給下一代,不只保存的是語言,而是完整的歷史與文化、故事與傳承,語言當然是文化的部份,少了語言的文化,那便不是完整的文化,在未來一個文化的消失,將是國家的文化損失,而不是單一族群的損失,原民是台灣的主人,他們的文化在幾經漢人、日本人,還有後來的政府迫害的情形下,至今能保存的,所剩不多,事實上更應優於所謂的台語、閩南語、所謂的狹隘本土文化,如今看到這個社會,在台灣獨立大旗下的所謂狹隘本土意識裡,將詮釋本土的權力緊抓,不過也是另一個國民黨當初語言政策錯誤的翻版。

 

要談這個語言、文字的題目是很小心的,深怕自己也陷入偏執的一方,所以極力避免陷入中國文化的迷思,這不影響對於台灣文化的熱情,當我們從小所接觸的每一寸土地、每一個人、一草一木,早就已經是與這塊土地融為一體了,這都與中華文化不存在矛盾,為何這些學歷高、知識高的人,卻完全無視現實的台灣文化,卻硬是要創造所謂他們口中的本土文化呢?這樣做的意義並不會讓台灣真正走向獨立,而是讓台灣文化越走越狹窄,因為我們根本無所適從。

 

國民黨政權在台灣實施國語政策,絕對是教育提升的最大功臣,也是族群融合的最好工具,問題出在禁止方言的的政策,而不是國語政策的實施,在過猶不及的政策中,造成的歷史與族群撕裂,種下今日的語言紛爭,在台獨意識與民進黨的主論述之中,國民黨的壓迫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立論基礎,但是大家仔細想想國語政策的優點與必要性,語言與文字是溝通的工具,若沒有國語與中文這套工具,試想今日的台灣是甚麼樣子,如果像我阿公他所學的漢語,全是漢文,這還是中華文化的部份,再看今日推行的母語教學,還是以漢語為主,也有羅馬拼音,別忘了即使完全不用漢語,使用羅馬拼音,同樣的還是外來語的文化,故說到底,你要嘛就乾脆學韓國、日本,為了完全切割漢文化,他們造字,但諷刺的是他們雖然造字,但卻無法推翻中國文化,在他們的土地已生根的事實,最後乾脆爭正統,把漢唐文化乾脆說成是自己的,在筆者看來中華文化五千年,不管在各方面,文字、語言、藝術、傳統,在東方世界早已深入,日本、韓國無法切割,而今天台灣所做的正是日、韓幾百年想做的事,不是很弔詭嗎?

 

不想把語言,單獨針對這位教授,談文字、語言先前已有好幾篇國語?華語?還是北京話?文字魔術 、飛吧!文字~,我們把語言、文字當成工具,在於好不好用,而文化的保留,則應不拘形式,在於方法,如果有一套好的方法可以保存,我們當然應該推行,但不代表這套方法,就該否決其他文化的存在,今日所見的台灣諸多母語教學(其實主要還是所謂台語教學),所偏重的不是文化的傳承與保存,尤以閩南語、福佬話的教學最甚,反而是在破壞自己幾千年的文化時,不禁感嘆,讀聖賢書所學何事?多少聖賢、多少歲月歷史的智慧累積,才有今天的台灣本土文化的全貌,卻被少數政治意圖的人士所窄化,為少數人詮釋,這就是我們想看到的本土嗎?

 

無意將語言、文字與政治劃上關連,不可否認的,在今天台灣社會多元文化中,有人用的是大陸文革式的破四舊、立四新的思維,正在進行一場文化摧毀,以求政治上的目標,但是別忘了不管目標怎麼正當,有許多東西是切割不了的,血緣、傳統、文化的連結,即使今日你在東南亞國家,看到的華人身上,他的傳承仍在繼續,除了他們的國籍跟我們不一樣,有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朋友,你甚至可以看到他們說閩南語和使用中文名,還有閩南語的名字發音,這都不影響他們是馬來西亞國民,新加坡國民,同理台灣若有一天獨立了,我們使用的文字、語言與中華文化,雖然一脈相承,同樣的不影響我們是一個國家的存在,但今日的排他主義,恐怕才是台灣下一個可怕的文化打壓。

 

今天在台灣有許多的多元文化,值得推廣與保存,當中當然包括了語言及文字,語言不是只有閩南語,而是原民的各種語言,以及客語,其中又包含各種口音,這種語言的傳承與保護,有其必要性,但若以意識型態賦與語言上,霸凌其他文化的方式,最後看看大陸的簡體字,還有十年文革造成的文化浩劫,可說歷歷在目,如果大家為了政治目的,可以容忍這樣的方式,繼續讓台灣內耗,那惡果就必須自嘗,國民黨對於方言的打壓政策不正在付出代價,大陸文革所付出的代價,不也呈現在十餘年前,到今天大陸的文盲有多少!在今天部份狹隘的台灣本土意識觀之中,奉勸這些政治人物與知識份子,切莫重蹈覆轍,『愛他卻足以害他』的道理雖簡單,但往往成為傷害的事實。

 

看看今天的小朋友,在這樣的政治氛圍和教育體制裡,某種程度的成了這些文化上的實驗品、犧牲者,這些推動者躲在本土文化背後的同時,難道不知道小朋友陷入的痛苦與爭扎、矛盾與困惑嗎?看看這些所謂母語教材,讓人哭笑不得的同時,真心覺得認為不妨好好請益布袋戲的老師父,他們可能有更好的方式,可以保存閩南語,而原住民的語言保存,更刻不容緩,應做文史的保存,客語的傳承是個人覺得可以參考的模式,他們在傳承語言及文化上,完全就是在生活中做起,自然可以保存較原始的客家文化,但不代表沒有危機,所以政府必需在語言政策上,做出完整的配套,讓各族群均能將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持下去,過去打壓的語言政策,造成的文化斷層時代已過,請不要再有人藉本土之名,事實上卻是另一種文化打壓,這才是本土文化、台灣文化可長可久的永續之路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四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