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  

『一介憤青話從頭』是繼『殤想』這一篇後,這二天一直存在的想法,想用類似社論的方式,寫一系列對政府、對社會等等的不滿,最後敲定這樣的主題,只是要顯示那一種不客觀及憤世嫉俗,所以才用『一介憤青』,如果文章內容引起你的不悅,那麼跟你說聲抱歉,然而想說的還是會繼續說,若你想在迴響區『憤青』一番,非常歡迎,不過不一定會回覆您,這是寫在前頭的原則。

 

校園霸凌,在最近的新聞事件中,佔去許多版面,突然間『霸凌』變得嚴重,喚醒大家年輕的回憶,開始對行之有年的愛的教育、零體罰,有了許多檢討,老師們的管教權也被提出討論,霸凌事件變成現在教育的首要改革目標,如何處理霸凌和降低霸凌的事件,更讓教育者絞盡腦汁,讓家長心疼不已,我們的教育出了甚麼問題,為甚麼突然有這麼多『霸凌』!

 

離開校園超過20年了,沒有小孩,說實在的,對教育應該已經沒有甚麼經驗,應該也不太有意見,曾是名中輟生,也就是大家眼中的問題學生,父親管不動我,母親為我頭痛傷心落淚,老師看到直搖頭,有些則用鄙視的眼神看著,同學看著像是看到牛鬼蛇神,一臉這個壞學生又幹了甚麼壞事,最後父親選擇讓我休學,免得在學校再闖禍到底幹了那些壞事,搞到非休學不可,很簡單翹課、打架、喝酒,光這三項就讓老師和家長頭痛不已,沒有霸凌同學的經驗,倒是看過很多。許多人以為只有壞學生會霸凌其他同學,事實上好學生也會,所以霸凌是不分好壞的,當你處在同儕團體生活中,你很快會被同化,你不跟別人同一陣線,很快的便被孤立,這時你最有可能被『霸凌』找上門。我們那個時代沒有『霸凌』這個名詞,簡單說就是欺負你,欺負你的方式千奇百怪,言語、肢體讓你痛不欲生,能不能報告老師,報告啊!被老師修理完,再修理你,正常人都知道,下次照子放亮點,配合一下,被欺負就被欺負吧!沉默是金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!老實說,你以為管教,對這些欺負別人的學生有用嗎?過來人告訴你有些有用,有些完全沒用的,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小孩子想甚麼,你以為「愛」可以感化這些孩子,作為一個過來人的觀察者只能說大人的世界有時天真的可以,不是要說這些孩子沒救了,實則我們的教育,到底是甚麼機關,你希望這群超乎想像,已經成精的孩子,在正常的教育體制下有所改變,根本緣木求魚,問題便在這裡。

 

霸凌問題從過去就有,只是過去的電子媒體器材不若今日先進,因此被掩蓋了過去,今拜科技之賜,讓許多陰暗的角落得以曝曬陽光,問題還是沒有解決,儘管這幾天媒體熱切討論,幾位教育界的人士也提出不錯的見解,事件過後呢?等到風頭過後,問題仍然回到最初,明年此時,依舊看著新聞說故事,就好像二十幾年前看到的霸凌,今日依舊沒變一樣的結果,問題的發生著重於討論,討論卻得不出結果,問十個人有十一種的看法,沒有決心,所以最後一事無成。我們其實都處在自己的矛盾之中,時間過去了,這便成了個案,所以請各位不必放大問題,然後我們照常選出一堆滿臉橫肉、口是心非的民代來決定國家制度、法源,公務部門照樣官方說法,我們帶回去研究、研究,就這樣又四年,再四年,十年教改何只十年了,誰給我們一個交待,姪女是所謂教改的第一代白老鼠,建構式數學就從那一年開始,一綱多本搞得他要讀好幾個版本,甚麼康軒!甚麼南一!光是參考書就不知買了多少,筆者真得搞不懂,現在他都二十歲了,誰給他們一個交待。

 

看著新聞報導十六、七歲的青少年,成群結黨、飆車砍人,已經家常便飯,霸凌不過是縮小版的社會現象,現在的社會,有法等於沒法,死刑拖著不執行,法官不喜歡判死刑,無期徒刑的結果是遇上大赦,變成有期,再關個七、八年,獄中表現良好又出來,社會不接納,想改的人改不了,然後不想改的人做更大的案,反正這條命早該沒了,再犯條大案是賺到的,僥倖的話又可以在江湖上呼風喚雨、前呼後擁,搞不好翻個身還可以漂白從政,社會一直處在惡性循環之中,就這樣得過且過。事情過了,四年選一次,大風吹,馬、扁再來一次,這樣國家會進步,國家會好真叫人不敢置信!

 

嘮叨了一堆,相信有許多人有同樣的感慨,從教育、司法、社會、媒體、選舉、經濟,每個環節環環相扣,可是卻不見改善的跡象,更多的是惡化。當你開始擔心你的小孩,開始擔心出門會不會天外飛來橫禍,這些隱憂都涉及到憲法層次「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」,一個國家連簡單的憲法層次的保障都做不好,你奢望其他的層面會做的好,小的更不敢期盼了。

 

前些天看到這則新聞,心聲:「天啊!我們的民主還不夠深化,到底要深到甚麼程度啊!」

 
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politics/0,5244,130502x132010122001221,00.html#

 

政院:續推台灣民主深化

2010-12-20

【中央社】

     經濟學人資訊社公布2010全球民主指數調查顯示,全球民主下滑。台灣在167個國家排行榜中名列第36,較2008年倒退3名。行政院今天說,會持續推動台灣民主深化,以符社會期待。

     行政院表示,民主不只是普世共享的價值,台灣民主化的成果也為全體台灣人民所珍惜,持續深化台灣民主是政府重要的施政理念及方針。

     行政院說,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(EIU)公布的「全球民主指數」評比顯示台灣仍有努力空間,政府一定會持續努力推動台灣民主的深化,以符社會期待。991220

 

台灣走入民主國家,算起來也有二十年了。民主深化這個題目好大,記得高一的時候,國文老師就出了這麼一個作文題目「民主與法治」,這位國文老師在當時是校內有名的自由派,也可以說是所謂黨外人士,所以在課堂上除了八股的教學,上課最大的收獲,就是聽他講黨外的事,即至後來民進黨成立等等。若說對民主的認知啟蒙是這位老師,一點也不為過,當大家想破頭把「三民主義」、「五權憲法」套在「民主與法治」的作文底下時,筆者完全把「三民主義」、「五權憲法」拋諸腦後,直接進入時事,在時事裡作文章,結果一寫,寫出了上萬字。老師把我叫去,作文不是這樣寫的,不過你的觀念倒很清楚。我永遠記得這位國文老師的話,因為我在校是出了名的所謂壞學生,我還是頭一次被鼓勵,大部份到訓導處時,我都是只有找教官的份,還不曾有老師的對待如此,真有受寵若驚的感覺。到底寫了甚麼呢?由於年代久遠,無法原文重現,內容大意,大概還可以形容一下。簡單說,把當時的朱高正捧的很高,認為當時的黨外很聰明,以衝突突顯我們的民主不夠,在國會監督制衡的力量不足,小老百姓的心聲,根本無法受到重視,以為朱等行為,雖有失國會形象,所訴諸的本來就是體制之內的荒謬,這是不得不為的作為,以當時氣氛,若非如此衝撞,台灣民主之路,恐遙遙無期。即至朱等目的漸達成,民主進步黨創黨,他的行為也趨緩,顯示朱等不愧為留德博士,不但爭取到民主的進步,更進一步遂行法治之精神,逐步尋體制內的民主解決方法,逐漸恢復其學者的學養,此朱等之民主貢獻,為法治精神做出模範。「民主與法治」必須是相對的。進步的民主是守法的社會,若只有民主無法治,則民亂。因為無法確認民主的精神,而至人民對民主的無限上綱,終將演變為暴民亦為民主之荒謬。故可見法治之於民主,還在創造一個守法的社會,保障每位老百姓的生命財產等。若只有法治無民主,則國無主、民不立,統治者便獨裁了,最後老百姓的一切都沒有保障,統治者說了算,因為『法』是統治者的工具,不是保護老百姓的標準。

 

高中時期對「民主與法治」的見解,以當時那個年代而言,算是相當先進了,許多人還在罵民進黨暴力政黨、社會亂象的時候,早跳脫國民黨教育下的思考邏輯,認為衝撞無可避免,民主不是口號,是要有所犧牲,即便違反當時法令,這就是取捨問題,果然在朱高正當時的衝撞下,陳水扁、林正杰、謝長廷一一冒出頭來,才有後來的陳水扁總統、謝長廷行政院長,若非昔日這種衝撞,台灣的民主恐怕非今日所見。

 

是的!台灣的民主是進步了,我們開始講人權開始講環保,這些議題在先進國家一直是重要的價值除了這些的進步,我們社會真得進步了嗎?

 

佛家有云:「婆娑世界」。「婆娑」在梵語的解釋就是堪忍,說了半天我們生存的空間,經過不斷的進步不過就是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之下,所以我們要不斷追求進步,追求更高的層次以符合我們生存的更高品質,很無奈的是必須承認,在台灣離這樣的目標還太遠,因為我們在追求更多的目標、更高層次的價值時,我們忽略了知福、惜福,把原有的價值拋棄後,我們卻沒有新的、更好的價值,存在我們心中,我們開始迷惘,我們開始躊躇,我們開始好大喜功,我們開始追求不切實際,我們卻仍不知自己的問題在哪裡,難道我們現在追求的價值錯了嗎?很抱歉筆者沒有結論。

 

民主制度不是多了不起的制度,說穿了是我們決定我們的未來,今天決定,後果自負,這就是民主,民主須要付出代價。早在德國希特勒時,人家早就搞民主這一套了,希特勒藉著人民給他的權力,創造了一個野心的德國,老百姓後不後悔,今日德國人對於那段歷史至今都在做彌補與反省,這就是結果這就是民主,自作自受,所以民主很偉大嗎?是很偉大!人民做主怎會不偉大,不代表完美。共產黨馬列社會主義,曾被譽為最偉大的理想主義,你知道為甚麼嗎?因為這樣最公平,天下為公就是共產,你的是我的,我的是你的,世界不會再有貧富不均的問題,反正國家養你,這樣好不好?實際施行的結果,共產制度完全行不通,共產主義只是理想中的烏托邦,一堆主義信仰,全都有問題,相形之下,民主制度有了一定的基礎,所以民主制度可貴,在於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,好或不好就由自己承擔了!

 

從教育講到民主,你以為毫無邏輯、不知所云,只是一介憤青之言嗎?

 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,有點在做夢,喜歡用「決心」和「事在人為」這二個說法,我們的夢有多大,要實現他,就要看你的決心有多大,你是否真得付諸行動,窮盡力氣去實踐他。

 

今天的台灣正在付出民主的代價,我們想收割民主的果實,對不起!請各位自己先想清楚,你要付出甚麼樣的代價!

 

arrow
arrow

    四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