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7.jpg    

關於『迴響』這個名詞,在部落格,尤其在痞客,大家都不陌生,為甚麼稱之為『迴響』而不叫『留言、留字、心得、感想』之類的,或者像討論區叫『回帖』,光是從這『迴』與『響』這二個單字去看,你便會發現『迴響』二字真得很有意義,也很貼切,更具有肯定的意思。

 

迴者,動詞用作回轉之意,作形容詞則為曲折。響者,名詞為聲音,動詞為附和。『迴響』二字,指得是某個原因,讓你產生附和之轉折、反射,是為『迴響』。單就字面所解,感受不到美感,若深入研析,迴者,迴腸盪氣。響者,大鳴大放之聲。皆因作者文章而來,若有所思,得空谷迴音,幽然其境,美哉!壯哉!好哉!故以鳴之,以收作者之心,是為『迴響』。現代部落格之文化氣息,在『迴響』一詞,可見其深,可見其廣。

 

若用白話解釋「因文章、圖片、影音,透過作者創造出的不同元素,而令訪客有所共鳴、感受或不同經驗,所激盪出的由衷之言」,這就是『迴響』。

許多部落客,很重視『迴響』,有了『迴響』,表示你的部落格,不再只是一個人的『獨白』,有了『迴響』表示對作者的某種肯定與意義,有了『迴響』,也是一個作者經營部落格,成不成功的某項指標,有了『迴響』,在某種程度,也是一種作者與讀者的互動,所以『迴響』他所代表的意義,在部落格之中,其重要性可見。

 

在不在乎『迴響』,在乎,但不是最在乎,如果文章或部落格內容,可以觸動讓你留下隻字片語的衝動,很高興。如果沒有,不要緊,但留下『迴響』的朋友、訪客,筆者會用十倍的心力,去給這些『迴響』做『迴響』,不敢說『迴響』一定讓朋友、訪客們滿意,每一則卻都是用心去體會,認真去做回覆。看過許多朋友的『迴響區』,有些朋友的『迴響區』,比主文內容還精彩,有些朋友回覆『迴響』超認真,看格友股哥的部落格,就是如此。這種感覺,真有空谷迴音,繞樑三日不絕於耳,『迴』與『響』,同在一個部落格之中產生,這就是文字的力量,這就是文字他形成的特殊魅力,你的一則『迴響』,魅力可見一般。

 

『迴響』他的意義是多種層面的,是留言、也是心得,也是批評,他所代表的不全然是正面的,無論怎麼看待『迴響』這個名詞,『迴響』確實有著很高的文藝價值。

 

為『迴響』作一番註解,當然是要談對『迴響』的看法與標準,看法很簡單,對於筆者言,如果要給『迴響』那是件容易的事,給多了,便流於形式,完全不針對主題,像是謝謝分享、寫的好、不錯、加油、很棒、讚等等,那麼這些制式化的迴響,該如何回覆呢?謝謝、那裡不敢當、我會再加油等等等,對於這樣的制式感到無奈。比這些『迴響』更恐怖的是謾罵和批評,通常這種『迴響』,多出自於不以為然或特定立場者,這一種『迴響』是恐怖,但很好回覆,謝謝指教、再聯絡或是乾脆刪除或不作回覆,這倒沒有多大的困擾,最怕的是這一種,文章內容大約都在2000~3000字左右,有些人丟一句話,像是然後呢?不以為然、我沒聽過、接著呢?你認為呢?這些話的背後,顯見訪客,根本沒看內容,只想針對標題加以否決,然後要我重複文章內容嗎?回也不是,不回也不是,這一種的讓人最困惑!不過希望善盡一個格主的責任和義務,希望『迴響』與『迴響』,能創造、激盪出更多的火花。

 

說到『迴響』的標準,指得不是別人,指的當然是自己,喜歡給別人『迴響』,但我有我的標準,像是內容寫得很好、能觸動心靈、能讓我有所感受,這些都是基本的,偶爾會在某些常往來的格友處,留下親切的問候與關心,但不多,多了便過了頭,少了好像不盡人情。有時候不是不想給『迴響』而是礙於時間、礙於篇幅,有些格子則關閉右鍵,無法先寫出內容再貼上,若在『迴響區』直接『迴響』,又因時間過長,導致內容全部作廢,這些都成了在『迴響』的標準之一。

 

對『迴響』鬼扯了一篇,重點要說的是甚麼呢?重點來了,這也是鋪陳了這麼多,要下的結論,別為了『迴響』而『迴響』。

 

在乎『迴響』,但如果都是謝謝、讚,或是一句話,就要打死文章2~3000個字的『迴響』,老實說真得不知該如何『迴響』起,很期待與格友、網友的共鳴,在文字與文字之中,彈奏出交響樂,或是ROCK,或是情歌,如果沒有,只能再努力,如果只是標準模式的『迴響』,偶爾一次,便會感受到了,真得不用太多,或許筆者這麼說會得罪人,但這是由衷的話,總希望大家都不必為了『迴響』而『迴響』,快樂自在做個部落客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四十 的頭像
    四十

    也是一種聲音

    四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